坠子
【拼音】zhuì zi
【基本释义】 (一)、,特指耳坠子。
(二)、坠琴。
(三)、流行于河南的一种曲艺,因主要伴奏乐器是坠琴而得名。通称河南坠子。
【详细解释】
(一)、姬妾的别称。
宋 高承 《事物纪原·布帛杂事·坠子》:“ 晋 石崇 有妓名 緑珠 , 赵王 伦 之乱, 孙秀 使人求之,王与 秀 收之。 珠 坠楼而死。后人因目姬侍为坠子,由此始也。”
(二)、吊在下面的东西。多用作装饰品。
元 张昱 《宫中词》之十二:“寻出涂金香坠子,安排衣线捻春绵。” 清 陈维崧 《百字令·咏陆云士万年冰扇坠》词:“忽见风前,水晶坠子,人意先瀟洒。”《红楼梦》第五八回:“昨日是他摆弄了那坠子半日,就坏了。”
(三)、专指耳坠子。
《红楼梦》第三一回:“他在这里住着,把 寳兄弟 的袍子穿上,靴子也穿上,带子也繫上,猛一瞧,活脱儿就像 寳兄弟 ,就是多两个坠子。” 汪曾祺 《晚饭后的故事》:“她烫了发,抹了胭脂口红,耳朵下垂着水钻坠子。”
(四)、流行于 河南 的一种曲艺,因主要伴奏乐器是坠琴而得名。通称河南坠子。
张一弓 《山村诗人》十七:“ 吴有 又告诉他…… 赵瞎子 串乡说坠子了,‘金蛤蟆’主演《铡美案》的戏报也贴到县城十字街了。”
(五)、坠琴。
姚雪垠 《长夜》四二:“只要咱喉咙不坏,带一个坠子,哪儿的饭不好吃啊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