幽门梗阻
【拼音】-
【基本释义】 幽门梗阻 yōu mén gěng zǔ 幽门梗阻指的是胃的幽门部位,由于溃疡或癌瘤等病变所致的食物和胃液通过障碍。它可分为不完全性梗阻和完全性梗阻两大类。 幽门梗阻是胃、十二指肠溃疡的常见并发症之一,可发生在溃疡病的近期(即活动期)或晚期。其他可以形成幽门梗阻的疾病还有胃窦癌、胃粘膜脱垂及胃结核等。详细解释 疾病简介 幽门梗阻(pylorus,obstruction of) 当幽门附近有溃疡或炎性病变时,便刺激幽门括约肌,引起其痉挛或幽门区水肿,由此发生的梗阻,称为幽门不完全性梗阻,或称部分性梗阻。它是暂时的,但也可有反复发作。另外一种情况是,由于溃疡愈合后形成的瘢痕组织,或胃部手术后发生的粘连牵拉,或因癌瘤侵犯幽门窦,结果均可造成幽门区狭窄而出现梗阻,这种梗阻是很难或不能缓解的,称为完全性梗阻。 有幽门梗阻的病人,常有上腹部胀痛、胀满、嗳气和返酸,尤其在饭后更明显;而呕吐则多在夜间发生,可以吐出隔日或隔夜的食物残渣,且有酸腐味,一般无胆汁。呕吐量可以很大,甚至一次可以达1升以上。呕吐后腹胀和腹痛可以减轻或暂时缓解,但这些症状可以反复出现,由于病人惧怕呕吐而自行限制饮食,再加上吃进的一点也多吐了出来,常很快就出现消瘦、脱水、尿少、便秘等,严重时可引起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,乃至代谢性碱中毒。对于长期患胃溃疡的病人,如果出现上述一系列病变,很可能是幽门梗阻,应该尽早到医院检查明确诊断,并进一步弄清梗阻的原因和性质,以便选择适当的方法予以治疗。
【详细解释】 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