儒道
【拼音】rú dào
【基本释义】 (一)、儒家的道德原则。《荀子·子道》:“若夫志以礼安,言以类使,则儒道毕矣;虽 舜 不能加毫末于是矣。”南朝 梁 刘勰《文心雕龙·杂文》:“唯《七厉》叙贤,归以儒道,虽文非拔羣,而意实卓尔矣。”
(二)、泛指儒家的思想学说。清 纳兰性德《渌水亭杂识》卷四:“儒道在 汉 为讖讳所杂,在 宋 为二氏所杂。”
(三)、谓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学说。《三国志·魏志·锺会传》:“弼 好论儒道,辞才逸辩,注《易》及《老子》,为尚书郎,年二十餘卒。”
【详细解释】
(一)、儒家的道德原则。
《荀子·子道》:“若夫志以礼安,言以类使,则儒道毕矣;虽 舜 不能加毫末于是矣。” 南朝 梁 刘勰 《文心雕龙·杂文》:“唯《七厉》叙贤,归以儒道,虽文非拔羣,而意实卓尔矣。”
(二)、泛指儒家的思想学说。
清 纳兰性德 《渌水亭杂识》卷四:“儒道在 汉 为讖讳所杂,在 宋 为二氏所杂。”
(三)、谓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学说。
《三国志·魏志·锺会传》:“ 弼 好论儒道,辞才逸辩,注《易》及《老子》,为尚书郎,年二十餘卒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