己内酰胺
【拼音】-
【基本释义】 化学名词解释: 己内酰胺是ε-己内酰胺的简称,分子式为C6H11NO,白色鳞片状固体。1943年,德国法本公司通过环己酮-羟胺合成(现在简称为肟法),首先实现了己内酰胺工业生产。用以制取己内酰胺树脂、己内酰胺纤维和人造革等,也用作医药原料。 己内酰胺 - 性质 己内酰胺,为ε-己内酰胺的简称,白色鳞片状固体。蒸汽压0.67kPa/122℃。折射率:1.4768。粘度:9(78℃)。[1]熔化热121.8J/g,蒸发热487.2J/g。溶于水,溶于乙醇、乙醚、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。手触有润滑感,工业品有微弱的叔胺气味。受热时起聚合反应。 己内酰胺 - 主要用途 绝大部分用于生产聚己内酰胺。后者约90%用于生产合成纤维,即卡普隆(见聚酰胺纤维),10%用做塑料,少量用于生产赖氨酸。己内酰胺也可直接用于纺丝或直接经浇铸成型做MC尼龙(见聚酰胺)。用于制帘子线时,对己内酰胺的高锰酸钾值有严格要求。 己内酰胺 - 制备方法 1943年,德国法本公司通过环己酮-羟胺合成(现在简称为肟法),首先实现了己内酰胺工业生产。随着合成纤维工业发展,对己内酰胺需要量增加,又有不少新生产方法问世。先后出现了甲苯法(又称斯尼亚法);光亚硝化法(又称PNC法);己内酯法(又称 UCC法);环己烷硝化法和环己酮硝化法。新近正在开发的环己酮氨化氧化法,由于生产过程中无需采用羟胺进行环己酮肟化,且流程简单,已引起人们的关注。 在已工业化的己内酰胺各生产方法中,肟法仍是80年代工业应用最广的方法,其产量占己内酰胺产量中的绝大部分。甲苯法由于甲苯资源丰富,生产成本低,具有一定的发展前途。其他各种生产方法,鉴于种种原因,至今仍未能推广。如以环己烷为原料的方法中,PNC法具有流程短、原料价廉等优点;但耗电多、设备腐蚀严重。 在己内酰胺的生产过程中,往往副产硫酸铵(见表),但由于硫酸铵滞销,因此,减少或消除副产硫酸铵,成为评价当今己内酰胺工业生产经济性的一个重要因素。 肟法 各种肟法的主要生产步骤如下: 羟胺合成和肟化 由法本公司开发的拉西羟胺合成法,是用二氧化硫还原亚硝酸铵生成羟胺二磺酸盐(简称二盐),二盐水解生成硫酸羟胺。硫酸羟胺与环己酮在80~110℃下反应生成环己酮肟(简称肟)和硫酸,然后用25%氨水中和至pH约7,肟和硫酸铵溶液即分层析出。 由荷兰国家矿业公司开发的HPO
【详细解释】 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