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校克隆生
【拼音】-
【基本释义】 高校克隆生 -概述 假大学生事件层出不穷,已成清晰完整的产业链。其造假手段的隐蔽、完备以及安全系数之高,远超罗彩霞事件,非教育部的清查举措所能打击…… 产业化通过户籍警办出大批虚假人名的真户口,然后雇佣替考枪手用户口上的名字参加高考,之后拿着高校录取通知书、户口、学籍等一整套东西,待价而沽。有专业人士称如此“克隆”出的大学生至今都很安全。 克隆手段 一、最“低级”的冒名顶替 2007年7月,名叫张阳的信阳籍男生被河南西南部一所二类本科院校录取。9月,2007级新生开学的时候,张阳并未来该校报到。 张阳的“缺额”信息,通过该校内部人员隐蔽的传递、运作,化成一个匪夷所思的现实:10月,2007级新生报到就绪、军训结束后,一名自称“张阳”的冒名顶替者出现在学校里。 每年,该校新生报到结束后,总有假张阳这样的学生到来,时间持续到年底甚至来年的第二学期。 “凡是这样的学生,都是有关领导们领着来的。领导跟辅导员说得也很清楚:‘这是假学生,多照顾,有事提前打招呼’。”“张阳”所在院系的学生工作负责人高明告诉记者。 高明介绍,假张阳的所有入学手续都由学校内部人操办,当他出现在院系的辅导员面前时,已是无足轻重的最后一关。 入学后“张阳”很快融入活泼、热情的同学群里,社交表现与其他学生并无二致。唯一明显的区别,就是成绩差,与其他冒名顶替者一样,老是雷打不动地排年级倒数。 自己真实的姓名,“张阳”极少与人提及,高明也心照不宣。甚至到“张阳”三年后被清退之时,高明仍不知道他真实姓名。 这种造假的方法是很拙劣的。 一旦被顶替的学生重新考上大学,根据现在教育部的清查办法,姓名、身份证号码重合的问题肯定会暴露,造成冒名者的学籍无法注册,也面临被清退的危险。 而“罗彩霞事件”的曝光,正是这种风险的体现。“假张阳们”多来自于二三类本科院校、特别是民办高校、二级学院。由于近些年的财务方面的压力,刻意放松对招生工作的管理,以致造假频繁。 2010年5月,《中国青年报》披露了商丘科技职业学院主动招收假学生的事例。 自建校以来,这所民办学院每年都有大批被录取但没来报到的学生。迫于财务压力,校方主动联系考分不够的学生,让其顶替不来报到的学生入学。 据南都记者的调查,“假张阳”的炮制方法,可说是技术含量最低的一种。还有两种炮制方法,更为隐蔽、安全。 二、炮制“安全”的假学生 调查显示,第二种炮制假学生的办法,
【详细解释】 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