口调
【拼音】kǒu diào
【基本释义】 〈方〉语调;口气。
【详细解释】
(一)、指语气,口气。
鲁迅 《三闲集·无声的中国》:“ 孔子 时代的 香港 不这样, 孔子 口调的‘香港论’是无从做起的。” 郭沫若 《中国古代社会研究》第一篇第二章:“所以《易传》的作者对于革命的事实用着激越的口调赞美着说:‘天地革而四时成, 汤 武 革命,顺乎天而应乎人,革之时(义)大矣哉!’” 老舍 《四世同堂》四三:“她会老气横秋的,学着妓女们的口调。”
(二)、指论调。
孙中山 《在广东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校庆纪念会的演说》:“他们那些文明国家便要来代我们治 中国 ,便要来共管。共管就是和从前瓜分一样的口调。” 孙中山 《答日本<朝日新闻>记者问》:“是何异以少弟而与强盗为伍,以劫其长兄之家,而犹对之曰,兄不当恨乃弟过於恨强盗,以吾二人本同血气也。此今日 日本 人同种同文之口调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