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窠
【拼音】yī kē
【基本释义】 (一)、犹一丛。
(二)、一棵。
(三)、一个巢。
(四)、犹一方。
【详细解释】
(一)、犹一丛。
北魏 贾思勰 《齐民要术·安石榴》:“栽石榴法:三月初,取枝大如手大指者,斩令长一尺半。八九枝共为一窠;烧下头二寸。”
(二)、一棵。
唐 王建 《宫词》之七四:“敕赠一窠红躑躅,谢恩未了奏花开。” 宋 庞元英 《文昌杂录》卷一:“ 扬州 所居堂前杏一窠,极大,花多而不实。”
(三)、一个巢。
唐 白居易 《秦吉了》诗:“鳶捎乳燕一窠覆,鸟啄母鷄双眼枯。” 唐 苏涣 《变律诗》:“毒蜂成一窠,高挂恶木枝。”
(四)、犹一方。
唐 唐求 《赠行如上人》诗:“衲补云千片,香烧印一窠。”按:旧时烧香有以方铜炉将香末印成印信状而燃烧者,如篆文心字香或寿字香,故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