甲楯
【拼音】jiǎ shǔn
【基本释义】 亦作“ 甲盾 ”。1.盔甲和盾牌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五年》:“赋车籍马,赋车兵、徒兵、甲楯之数。”《墨子·非攻中》:“竹箭羽旄幄幕,甲盾拨劫,往而靡弊腑冷不反者,不可胜数。”《史记·绛侯周勃世家》:“居无何, 条侯 子为父买工官尚方甲楯五百被可以葬者。”《宋史·外戚传中·李昭亮》:“ 昭亮 从轻骑数十人,不持甲盾弓矢。”(2).泛指武器。 清 唐甄 《潜书·卿牧》:“无征伐转输之劳,以造舟车,增甲楯。”(3).指披甲持盾的士兵。《左传·哀公元年》:“ 越子 以甲楯五千,保于 会稽 。” 宋 李纲 《议国是》:“夫 吴 伐 越 , 勾践 以甲楯三百,栖於 会稽 。”(4).披甲持盾。 明 刘基 《次韵追和音上人》:“他年甲楯孤臣泣,此日斋鐘老衲闲。”(5).指仪仗卫从。 宋 王谠 《唐语林·补遗四》:“仪卫具五兵,今不言他兵,独以甲楯为名者,行道之时,甲楯居外,餘在内。”
【详细解释】
(一)、亦作“ 甲盾 ”。盔甲和盾牌。
《左传·襄公二十五年》:“赋车籍马,赋车兵、徒兵、甲楯之数。”《墨子·非攻中》:“竹箭羽旄幄幕,甲盾拨劫,往而靡弊腑冷不反者,不可胜数。”《史记·绛侯周勃世家》:“居无何, 条侯 子为父买工官尚方甲楯五百被可以葬者。”《宋史·外戚传中·李昭亮》:“ 昭亮 从轻骑数十人,不持甲盾弓矢。”
(二)、泛指武器。
清 唐甄 《潜书·卿牧》:“无征伐转输之劳,以造舟车,增甲楯。”
(三)、指披甲持盾的士兵。
《左传·哀公元年》:“ 越子 以甲楯五千,保于 会稽 。” 宋 李纲 《议国是》:“夫 吴 伐 越 , 勾践 以甲楯三百,栖於 会稽 。”
(四)、披甲持盾。
明 刘基 《次韵追和音上人》:“他年甲楯孤臣泣,此日斋鐘老衲闲。”
(五)、指仪仗卫从。
宋 王谠 《唐语林·补遗四》:“仪卫具五兵,今不言他兵,独以甲楯为名者,行道之时,甲楯居外,餘在内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