衙内
【拼音】yá nèi
【基本释义】 唐代称担任警卫的官员,五代和宋初这种职务多由大臣子弟担任,后来泛指官僚的子弟恰待下拳时,认的是本管高太尉螟蛉之子 高衙内。——《水浒传》
【详细解释】
(一)、宫禁之内。
《旧唐书·德宗纪上》:“己亥,敕左右卫上将军、大将军,并于衙内宿。”
(二)、 五代 及 宋 初,藩镇的亲卫官有衙内都指挥使、牙内都虞侯等,多以子弟充任。“牙”讹变为“衙”。后因称官府的子弟为衙内。
宋 孔平仲 《珩璜新论》卷四:“或以衙为廨舍,早晚声鼓,谓之衙鼓,报牌谓之衙牌,儿子谓之衙内。”《水浒传》第七回:“恰待下拳时,认的是本管 高太尉 螟蛉之子 高衙内 。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二三:“保正道:‘这等是衙内了。请问当时乳名,可记得么?’”